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

第57集

体究念佛的方法——思惟观

由 正益老师开示




上一集下一集

视频下载链接(点击右键“另存为”)

音频下载链接(点击右键“另存为”)


文字内容

各位菩萨:阿弥陀佛!

我们今天又要接下来继续来讲,不过在进入思惟观之前,我们还是要有一些作为提示,因为佛法实际上并不是同于外道之法,而这个简别在现今的世界,有时候变得很困难,因为有许多人不断从外面把一些不属于佛教的东西,不属于佛教的法搬进到佛门的大殿里面来,他不只是公然入室,他甚至是直接请大家来修学。所以上周我们大概有作个提示,我们现在再根据这个地方再作个说明。

以前有人根据性力派的,他根据它里面的左道——还不是右道,把它搬进来佛门,他要做什么呢?他要设计一个像今天的闱场、坛场一样来作秘密集会、秘密修学,而这个修学我们来查看他们相关所产生的「经典」——因为经过学术界来说,这个「经典」有可能都是伪造的,实际上也没有一位学者说这「经典」是真正如来所说的话——而他们第一个就出现说:如来祂劝大家把妄想除掉就会成佛了!你想这可能吗?你不用修学如来的一切种智、如来的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十八不共法种种,你一听就觉得非常非常深奥的法,他都不用学他就成佛了。第二个,他告诉一位善男子:「你只要发菩提心!」那善男子就照发菩提心。然后接下来他就说「你去观察你的心是怎么样」等等,结果一切如来就跑进他身体里面,然后他就成佛了。同修们!菩萨们!大德们!如果这样是佛法,可以这么快成佛,那今天我们需要这么多的经教来做什么呢?

等到后来,越说越夸张了。有一个梵语,梵文叫作adi-buddha,叫作「阿里不达」,这个叫「本初佛」。可能有人已经发现,有人已经知道,这不是闽南语在念的「阿里不达」吗?是啊,没有错!中原河洛话里面,一开始就有人很清楚,这样的佛是不对的佛,没有这样的佛。这种本初佛的意思是什么?他说从一开始就有一尊佛,他从来不用修行就会成佛啊。所以这种就是从「一神教」的方式转变成「一佛教」,可是它是假的佛教。因此以前的谚语有一句话叫作,这要用闽南语来念:「严父母生阿里不达。」就是很严厉的父母、很规矩的父母,可是却出生了这不肖子。Buddha(不达)就是佛,就是说本来没有这尊佛,佛教里面只有按照戒律,只有按照教法来实施来施行的,可是却没有这样的佛出现,然而却生了一个阿里不达的佛,这阿里不达就是败家子,也就是说他是不成样不成形啊,它根本就不是佛法。因此,如果说你今天在佛门中修学,你要有简别的智慧,简别的智慧我们就要等到未来再继续地说明。

我们现在先来作这个「思惟观」的解析,这就是我们要谈的第一个科目(体究念佛应有之知见:一、体究念佛方法——思惟观)。所谓的「思惟观」就是说,你已经有忆佛的定力了,你忆佛的定力没有问题,随时随地都在,即使不在的时间也很短暂。它就像风筝一样,当你跟人讲话的时候,这风筝可远扬到高空去,那好高好高的天空,甚至有时候高太高你还想:「这忆佛念到底在不在?」后来你来拨动一下风筝的线,那当然在啦,因为它从来没有特别的掉。所以你最后就不再去观察它的内容——这种叫作反观,就是不用特别查看,你很有信心,你知道忆佛念你已经练得很纯熟,随时随地都在。除非你是要作一个特别用到你思惟的,特别用到你思考推理的地方,这样的话,你就没有办法延续这样的忆佛念,这样的忆佛念可能比较辛苦。比方说,我们可以用这忆佛念来跟人家讲话,如果说练得还不够纯熟,或是说讲话内容比较复杂,需要思考,甚至有数字或是需要推理,这样就产生一种情况,就是说我们因为要维系这忆佛念,因此讲话就会有一点答答答,然后有断,断断续续。可能听的人也会慢慢发觉,他说:「怎么跟你讲话,你好像有时候好像你是在跟我讲话,可是你好像……」他也说不上来。可是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,这个就是因为你的心思啊,一方面还是要再抓那个忆佛念。这个就要练习,乃至于说你可以不断的在行住坐卧中加深这忆佛念的深度;等到你一个人在拜佛的时候,这忆佛念的功夫就更好了,因为拜佛的时候你可以很深细,乃至于拜佛的时候整个带着忆佛念,然后你拜下来的时候,可以用那个拜下来的停一段时间身体都不动的情况下,然后往忆佛念来深细走。

不过我们还是要提醒诸位,因为忆佛念,我们并不需要它特别变成一个定境。因为定境的话,你钻到里面去,这样子对将来的参究念佛就是针对思惟观,它并没有很大的好处。而且定境是喜欢神通、鬼道等等那些人所喜欢的,因为他很喜欢从定境中去产生禅定,禅定以后呢产生一些办事的静虑,所谓办事就是办一些事情,可是实际上现在的办事,都变成是替鬼神在人间办事,而不是真正的禅定。

那回到这思惟观,因此你已经具备有忆佛这个功夫了,你就可以展开这个思惟观,只要你也确定说,般若知见你也没问题,善知识说的法呢,你都有研读。接下来,思惟观它并不是思惟,可是它有思惟作用。你说「你这样很拽文啊!」思惟的作用,它就会去推理,可是我们不要用语言文字去推理,我们也不要特别用人类所想的推理,叫作直观,就是「看」,所谓的看就是看住话头。这话头还是希望各位同修能到正觉同修会来修学,这边只针对话头来作一点点的介绍。所谓「话头」,有的说叫话的前头或是什么,这样都是方便说,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涵。譬如说,「念佛是谁」它本身是一个话头,那来讲第一个字是「念」,第二个字是「佛」,第三个是「是」,再来是「谁」第四个字——可你这样想,那就错了!因为「念佛是谁」是一个文字,是一个文字相,如果这样说「是谁在念佛?」「是谁念佛?」「念佛的究竟到底是谁?」它都是同一个意思,这样菩萨们了解吗?也就是说「话头」是要抓那个意思,它要抓句子的意思,它跟忆佛的「佛」有点不太一样,忆佛念你只要抓一个单字、一个词、一个无相的相,这样就可以了,可是,思惟观你要把整句话的意念、意涵、意义先吸取了以后,然后用直观的方式去看它,不要再用语言文字去推理——「到底谁在念佛?是我吗?还是祂呢?还是一个心?还是另外一个心?是真心?那真心是平等心,所以平等心在念佛……」等等,这些都不是!甚至有人会拿公案来作种种猜测,奉劝各位也不需要,因为你应该先培养这个思惟观的能力。

有人从忆佛念切思惟观非常的快,有人就不纯熟,简而言之,就是有些知见像刚才说的不是很清楚。不过一般来说,语言文字因为常使用的关系,它冒出来也是理所当然,所以你要了解这个话头的意思。而这个话头本身是疑问句,不是句点,所以会让你的心有点不太安稳。对!就是要这样,因为你是在参究啊,你还没有找到,它当然是一个疑问句,它一个斗大的问号,那你就可以想象这空间里面。然后你也不一定要执着是中文啊,你可以Who is buddha? Who是谁,is是,然后buddha是佛;然后你如果说我们要说念佛,念佛你可能说你在说saying,或是说,或是等等,想 thinking等等。这些都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,语言文字有它的局限,语言文字会让我们作种种的攀缘,很容易让我们作种种的引申,这些就不是我们思惟观要的。为什么?因为三界诸所有法,你会用语言文字来给它放个标签,你说「这个东西叫作屏幕」,「这个东西叫作支架」,「这个东西叫作灯光」,它都被你设定好了,乃至人呢他有叫作母语,所谓母语,就是来自你小时候所熏习的话,这些都很容易导引你很快的响应到三界的诸所有法,所以你这样就不容易来契入这个真心。比如说,你的自性弥陀,你要找祂就变得困难重重,当你找到很高兴的时候,也觉得很安住这种状况,突然很快又回到语言文字,那你这样又打闲岔。所以语言文字它本身它有它的作用,但是这个时候,我们暂且先把它放下。

思惟观本身,它并不需要你作种种的推想。譬如说,你现在想说:「好!那我还是要找我真心,祂就在这屋子里面。」对!你可以这么说,因为真心从来不离开你。你就说你想:「我就是一个侦探,我要去找到祂。」那么你就到处东翻翻西翻翻。可是我们已经先说了,屋子里面每一个东西都是用语言文字的,都是用想的就可以推演的,你可以一直想一直找;可是真心从来没有形状却在屋子里——我们要方便说祂在屋子里——这样你怎么可能找到祂呢?祂已经没有形状,已经一次又一次告诉你,所以世间的人要了解这个事情。那你说:「没有形状,我意识心也没有形状。」这样你又绕回去了!意识心从来不是一个真实的心啊,意识心是会变动的,从小到大祂就是这样,以后从年老到死亡,意识心还是一样变动。如果祂不变动你就惨啦,因为不变动的话呢,你的意识境界都停在某一格,那接下来你要怎么运作呢?你跟别人怎么说话?怎么答腔?怎么应对?怎么分别?怎么了别?怎么思考?怎么去推演别人说的话?怎么去知道说别人这脸是不是笑容,还是呢是有敌意的?你连活下去都有困难了,因为你连吃东西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找食物。所以意识心显然祂并不作为一个真心的许多的一个体性的条件。所以,如果说你到这时间点还有困惑,你就要不断的再回去熏习善知识的书籍,善知识的书籍基本上已经写好了,让大家能够很容易契入这第一义谛。

所谓第一义谛,就是依如来藏名而显说的。从来没有秘密说法这件事情,所谓的秘密教就是指如来藏的这个大秘密,这个如来藏秘密说来也不是秘密,因为每一个人都有,祂从无始以来就陪伴你,一直在,祂从来没有舍弃过你。从来没有说「你这个人实在太坏了」,然后祂就想「我不要再管你了」;也不会说「你太好了,我要出来跟你say hello(说:喂),跟你say『你做得很好! very good!』」从来也不会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,你在这屋子里面还要继续搜寻,可是既然这些诸法都不是你要找的,因此你就要用直观的方式,要对于五蕴都能够先作一些观行。所以这观行的内容呢,你必须要先了解,先了解什么叫作法的分别,至少那些标签纸你要能够放对位置,千万不要像有的人他说起来头头是道,最后还是来句「放下」,法都要放下!可是他又说他要观行,凭良心说,他根本也不知道要观行什么,「虚妄」哪个是虚妄,因为他第一个连法的分别,哪些是属于「这个」,他的标签都还没有贴过一次。等到他舍报以后,他还是不清楚,对他来说佛法只是一大堆的文字与知识,而佛法并不是这样的!

所谓的「闻」,要闻的智慧,熏闻佛法自然能够产生智慧。为什么?因为闻的过程中,它自然会去作很少分的一个分别。不会有人听这个法,可是他都不清楚,他只是因为中文认识它,然后把它听完。如果这样,这样不叫作学佛,这样叫作学知识。而佛呢,本身是可修可证的,连闻——听闻,不管是用文字看,或是从耳朵去听善知识演讲,都是属于闻的过程中,这些东西都可以查的。只是说这些诸法呢,佛法都觉得说已经讲这么明白,自然应该大家懂得怎么去观行,不然怎么知道你在学佛呢?可是一般人并不清楚,所以这要一步步来。就是说,你要从分别这些法开始——哪些法它是属于色法;哪些法呢,你在运作的过程中,你的识心啊,你的识蕴啊,是意识在动还是眼识在动呢;然后你的受、想是什么呢;你的受比较多,还是想比较多呢等等,这些你都要去观察。所以你要先分别完至少先分清楚以后,才能知道这边里面发生什么事情,你在运作些什么,然后你对于这些诸法的感觉等等,这些想和受,等到都知道以后,你才有办法再作更细微的审察。所谓细微的审察是什么?这时候就要观察它是不是有具备真如性、真常性?是不是有具备了无我性?是不是空性?它是不是这个法具备平等性?等等,你都可以拿来检验它,所以佛法是可以修学,是可以体证的。

乃至有的人他说:「你这样说可能有点道理,但是这些我还是不能够理解。」这就是在「思」的地方啊,没有产生思慧。「闻思修证」这个「思」,你必须要作种种思考推理。千万不要等到你已经进入思惟观以后才说:「啊!我一切的屋子里面的法还没观行过!」如果这样的话,你怎么有把握你找到的是真的?你会不会不小心就妄语呢?当然一般念佛人心地呢就如我们说的非常淳厚,不会因为这样特别说自己是证悟这第一义谛,都是比较老实。那这样子也很好,但是也应该能够具备一些观行。

同样的,问题会再重复,你要在这里观行,还是要在极乐世界观行呢?极乐世界你当然观行,因为没有什么恶因缘来缠绕,非常的舒适,这样的话你在思惟观也可能很容易有大的进展。不过那边的一天啊等于这边的一大劫,假如说你要观行五年的话,那同修们你想想看:这边到底有经过多少尊佛?到底曾经跟你在一起修学的菩萨们都已经到哪里去了?所以你应该在往生极乐净土前作种种的修学,千万不要把一切都赖给 阿弥陀佛说:「佛!我就靠您了!那一切的话,我就到那里再去学。」这样并不是一个真正负责的学佛人的态度!因为学这个也并不困难,也不会因为你作体究念佛用思惟观的方法,要找到这个法身如来,找到你自性弥陀,不会因为你说你找不到,那就完蛋了,从来没有这样说法。从古到今,只要你愿意去找,即使找不到,但是你的定力,你对佛的敬仰会越来越深,你对于经教的理路会越来越通达。这个就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所应该具备的。

所以透过这样思惟观的方式,你就可以将许多的万缘放下了,因为你在这情况下是非常专注的。透过专注的力量,你在某一个时节的因缘下,你会发起了疑情,将这疑问句真的变成你心里面的一个大疑问;不过不是叫你这时候脑筋突然冒出一个问号出来,并不是如此。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,你在这方法上你已经得力了。所谓得力是,你终天终日就咬着这个吃不下也啃不下的这个思惟观,就是这个话头,你从当初的看、直观的看、静静的看这个话头,变成了一直想要把这话头,把它的缘由、把它究竟的实际理地的法界实相找出来,这就是思惟观所能够带给大家的莫大的利益。

我们今天就是把这第一部分的第一个科目所谓的「思惟观」作一个简单的介绍,下一次我们再继续将其他的知见方便告诉大家,希望大家继续来修学。

阿弥陀佛!


浏览量 1318次

目录《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》

上一集下一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