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(二)

第79集

如来藏是依、是持、是建立

由 正融老师开示




上一集下一集

视频下载链接(点击右键“另存为”)

音频下载链接(点击右键“另存为”)


文字内容

各位菩萨:阿弥陀佛!

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,目前正在演述的是《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》单元。上一集的单元我们讲到善说法的人一定是根据“有如来藏而说有生死”,依照这个道理而为人说法,哪怕是他还没有亲证如来藏,他仍然是属于善说法者;因为他至少不会误导自己,也不会误导众生;再说,他已经把实证佛法的目标和方向也提出来了,只要大家朝着这个目标、朝着这个方向去修,那么迟早有一天一定是会证悟的。可是相对的来看,那些否定了如来藏心而在说生死是如何出离的人,像这种人必定就是 佛在《阿含经》中所说的“于内有恐怖、于外有恐怖”的凡夫众生,因为他们连自己的我见都断不了,更别说是能够帮助别人断我见,也更别说是自己能够证悟如来藏,甚至是帮助别人证悟如来藏,当然这种人就是“不善说”的凡夫,就是妄说佛法的邪见者。

接下来,我们要继续来看胜鬘菩萨说:“‘生’死,‘生’死者诸受根没,……。”(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)这是说“生”是会死的,“生会死”这是什么意思呢?胜鬘菩萨说是受根没了(受根,就是五色根能有各别的五受),依照法出生的次第来讲,首先要有五色根,才会有五识出生,也才能有五受,所以五色根是五个领受五尘的根身;也就是说,必须要有正常无坏的五色根,才能有意根在上面来运作,若是五色根应有的功能不在了,就是“诸受根没”“生”就死掉了,因此意根就没有办法来接触五尘当中的法尘。换句话说,当意根不触法尘,意根就无法生起意识来领受诸法,也就是不能够领受六尘,这个时候就叫作不受根生起。因此,不受根的生起就表示前五识灭了,同时意识也因为五色根的毁坏而灭了,灭了以后,单单只剩下意根的作用是没有办法直接领受六尘的。当然那都是因为先有了生之后,跟着而有六受根来领受六尘,这样子就会不断有熏习的行为重复的出现,才会导致一世又一世不受根生起。所以当不受根生起的时候,也就是死亡而进入正死位之中,这个时候就说“生”已经死了;也就是说,当六受根的功能坏了,六受根没了,功能停止了,就叫作死。死了以后,自然就会次第而有六受根的出生,也就是入于母胎之中重新再出生五色根;当下一世全新的五色根还没有生长出基本内容的时候,这个时候当然还没有办法领受五尘,因此不可能有境界受,那也还是不受根的生起。一直必须要等到下一世的五色根具足圆满了,能够领受境界相了,于是意根才又能够借着五色根再去领受六尘,并且在这样子生生世世生死更迭的过程之中,经过了具有次第的不受根生起,以及次第受根生起的事实,这样就叫作生。

虽然说,依照世间言说而有“生”“死”的两个法,但是在逻辑观念来说,从“生”而长、而老、而死,就说“生”已经死了,这就是“生”的死。然而事实上,对如来藏自己来讲,其实并没有死也没有生可说,因为如来藏祂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死、什么是生,祂就是直接让有情众生死,又直接让有情众生生;祂就是这么单纯的在兑现生与死的来来去去,亘古而从不断绝,而祂自己却从来都没有死与生可说。对如来藏来说,是从来都没有死与生,因为祂的体性就是本来自在、不生不灭的;至于死与生,那都只是因为世间言说的缘故,所以才会说有死、有生。

接着,胜鬘菩萨又说:“死者谓根坏,生者新诸根起,非如来藏有生有死。”(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)首先我们要了解,在这里讲的是“人间”,然而在人间说人的死,并不是说觉知心死了,就叫作死,而是以五色根坏或不坏来说死或者不死。因此死是说,五色根已经坏了。既然这五色根坏了,意识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够生起,所以这样才叫作死。我们都知道,意识是以五色根作为俱有依,如果不是眼耳鼻舌身等等五个有色根正常不坏,相对之下的状态,意识是没有办法在人间存在的。也或许有人会说:“你这话不一定正确啊!因为在中阴身的阶段,意识还是可以存在。”可是假使你回过头来检查一下,你就会知道中阴身还是有身,有身就是仍然有五色根;只是因为他的五色根是微细物质所形成的,所以以人的肉眼来看是看不见的,但是不能够因为看不见,就代表中阴境界没有五色根。我们说五色根坏了就叫作死,所以人会死,当然中阴身也一样会有死,而且中阴身就只有七天的寿命。因此,还是因为在中阴身的时候具有五色根的缘故,所以中阴身的境界就仍然会有意识的存在。

在这里我们再作一个简略的整理,来说明五色根、生和死的观念。什么叫作死呢?五色根坏了,就叫作死。那什么又叫作生呢?生就是新的五色根生起了,就叫作“生”。当然在人间新的五色根一定是要在母胎中生起的,离开了母胎就没有五色根可以生起,所以这五色根是要借着父母的因缘才能够在人间生起。当五色根生起了以后,并且具足圆满,大约将近十个月就出胎了,出胎之后就称为生。在还没有出胎以前,还不能叫作生,就好像是说有人怀孕了,一定是要等到胎儿出了胎,才会恭喜她说:“恭喜!妳生了个儿子。”因此说,生就是新的诸根具足,也生起功能了,才叫作生。但是生与死都是要从五根的坏以及新生而来说的,所以这个生死并不是在讲如来藏有生死,而是说因为如来藏出生了新的五色根就叫作生,而如来藏祂所生的五色根坏了就叫作死,但是如来藏本身从来就没有生与死,所以生与死都是指如来藏祂所出生的五色根,因此胜鬘菩萨才说:不是如来藏有生死。

接着,胜鬘菩萨又向 世尊禀白说:“如来藏者离有为相,如来藏常住不变,是故如来藏是依、是持、是建立,……。”(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)这里是说如来藏这个法,祂是离有为相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那是因为祂是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,就因为如来藏,祂在六尘之中是从来不加以了知的;然而,这样的离见闻觉知,却是古今许多的大师们都弄不清楚的。所以,当我们要说明如来藏离六尘的见闻觉知的时候,还必须要再加上几句话来作说明:也就是说,如来藏祂虽然离见闻觉知,但祂却不是完全无知的,祂的知是六尘外的了知,祂了知的范围是六尘外的,六尘外的一切法才是祂所了知的;相对的来说,六尘所摄的一切法,事实上都是意识与意根所了知的。也就是说,如来藏虽然离见闻觉知,但并不是如同木头或者石头那样的无情——没有知性。所以祂并不是完全的无知,只是祂的所知范围是在六尘外的。

可是错悟的人,当他听到人家说真心离见闻觉知,他就会认为:“那怎么可能呢?离见闻觉知不就等于和木头一样吗?那是无情啊!怎么可能是心呢?”然而事实上,如来藏虽然离见闻觉知,但是祂是具有自性功能的体性,并不是名言施设的假法。只是说,有些人不懂得这个正理,所以他们往往就会立刻给人扣上一顶“自性见外道”的帽子。显而易见,这就表示说,他们对于如来藏的自性是完全不懂的。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如来藏,所以当他们在阅读第一义谛经典的时候,那是完全无法去猜测经典中的正理,始终是怎么猜也猜不通、怎么想也想不明白:“为什么如来藏离见闻觉知,却又能够有种种的自性而能够生起作用呢?”他们真的是想不通!他们认为离见闻觉知的法,应该就是无情物。那么请问:是不是找一颗石头来也可以说这个就是如来藏?因为石头也离见闻觉知啊!但是这两者怎么可能会相同呢!如来藏祂虽然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,可是如来藏却是有祂的自性,而如来藏的自性与自性见外道所讲的所谓常住不变不坏的识阴自性,却是截然的不同;因为自性见外道所说的自性,那都是六识的自性,而如来藏的自性并不是六识的自性,而是祂另外有自己的自性;举例来说,祂最为人知的自性,就是在《阿含经》中 佛所讲的:祂是名色本、名色依、名色习。祂既然是名色的根本,也就是说,名色是由祂所出生的,如果祂没有这个自性,那么名色就没有办法出生。即使是中阴身入了母胎,那还是没有用,照样是不能够出生名色的,所以说祂是名色本、名色依、名色习,这就确实清楚的说明如来藏祂是有自性的。

然而如来藏的这个自性,却是从来不在六尘上生起任何的了别。如来藏祂既然有六尘外的种种了别性,那么显然祂不是完全没有觉知的,只是祂所觉知的对象不是六尘。因为这个六尘外的觉知性并不是被出生以后才有的,而是无始以来本来就有的,所以叫作“本觉”。不管你生了又死,死了又生,祂一直都有这种六尘外的本来就在的觉知性,但是这个觉知性却是与生死无关的。然而,自性见外道所讲的六识觉知性,那都是在六识出生了以后才有的觉知,那个觉知在死了之后是会断灭的,所以那个觉知叫作妄觉,而不是真觉;再说那些当代佛门大师所错悟的离念灵知,纵使天天灵灵觉觉而不昏沉,但是那也是在出生以后才有的,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觉,所以那是妄觉。

回到本源,我们再来看如来藏在六尘外的觉知——本觉,那是在母胎中也有的,出生以后也有,正死位也有,闷绝了也有,无想定中、灭尽定中都有;甚至包括我们现在活蹦乱跳,醒着的时候以及到处打妄想的时候,也或者是到处追赶跑跳碰而一时都不得停歇的时候,祂仍然是保有原来的觉知性,而不会灭失掉。假使当你在证得如来藏的时候,那你就可以确定祂并不是如同木头、石头一样的无觉无知,也当然就知道祂是有觉知性的;因此《华严经》说:如果证得阿赖耶识,那就获得本觉智了。这就是说,你已经知道什么是本觉了,你也有智慧能够现前体验观察祂的本觉性。假使你没有证得如来藏,那可就永远都想不通了,因为如来藏这个本觉是没有办法思议的;本觉智——也就是实相般若——那绝对不是二乘圣人以及凡夫大师们所能够测度的。

我们再从另一个层面来看,如来藏因为一向都不在六尘上加以了别,从来不领受六尘的境界,当然祂没有贪厌,也没有喜怒哀乐;既然没有贪厌,也没有喜怒哀乐,那么祂就不会有烦恼相。没有烦恼相,当然就不会生起有为性的心行。至于一般世俗人都爱名利,所以世俗人的识阴以及意根,在人间就不断的想要去追求名声,想要把自己弄得很有名,让自己成为大家都认识的人。当然,求名是一般人的心态,等而下之的就是求财了;如果说求财是像儒家所讲的取之有道,那倒也无可厚非,毕竟就是世俗人嘛!但是假使再等而下之的作为,就叫作取之无道;当你取之无道的时候,天下人就会骂你是昏君、贪君,或者说你是乱臣、贼子。而还有的人他求的是清誉、令名。清誉,就是怕人家讲闲话,不愿意让社会人士讲一些闲话,像这种人他的言行举止都很严谨,常常是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。意思是说,在走过瓜田的时候,若是弯腰把靴子穿好,恐怕人家可能误以为他要偷瓜,他不愿意让人怀疑他,所以即使他的靴子没有穿好,他也宁可一瘸、一拐的拐出瓜田之后,再来整理他的靴子;又如果是冠帽快要掉了,而他正好走到了李树下,他也一定不会去扶正他的冠帽,所以他就会把头歪着,慢慢的走出李树的树林,然后再去整理他头上的冠帽;这就是求清誉、求令名,而不愿意让人家讲一句闲话的一类人。

因为时间的关系,这个单元就为您讲到这里。非常谢谢您的收看!

祝福您:色身康泰、学法无碍、早证菩提!

阿弥陀佛!


浏览量 518次

目录《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(二)》

上一集下一集